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屬于臨床常見的兒童疾病,兒童語言產生和發展是極為復雜過程,涉及多個方面,大腦功能發育不全會導致語言信息輸入、理解和言語能力欠缺,導致兒童語言活動和發展困難,國外報道,2 歲兒童語言遲緩的發生率約為 15%,學齡前兒童語音障礙的發生率為 10%-15%,學齡兒童約為 6%。
研究發現語言通過視、聽覺器官感知后輸入到中樞神經進行處理、分析、儲存再由神經傳出支配言語活動器官進行口頭表達,其中任何環節功能不正常均會造成語言障礙,因此語言發育遲緩存在多種疾病與功能失衡表現的癥狀,包括了聽覺障礙、語言表達障礙以及語言環境脫離等,也是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問題,嚴重的影響了兒童身心健康 。
研究發現兒童語言障礙本質不只是言語障礙,同時還有語言障礙,既是語言構造方面發育遲緩,同時也是智力障礙與行為障礙的問題,是多種疾病與功能失衡導致的一組臨床體征,包括了聽力障礙、腦發育遲緩、言語表達障礙,多數患者會存在精神發育遲滯,神經功能異常,伴有視線不合、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單一事物和保持某種行為能力降低,因此臨床需要開展積極的干預措施 [5-6] ;A研究發現通過多種刺激可以讓運動皮層和視覺皮層樹突長度增加和分支增多,腦組織代謝增強,腦血流發生變化和結構改變,使得兒童感覺運動功能與學習記憶能力增強,影響了突觸形成與認知發育過程,促進海馬部位形成較多突觸,增強了兒童學習記憶能力 [7-8] 。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采取言語-認知功能訓練進行治療,但是對兒童刺激相對單一,起效較慢,而且兒童依從性較差,在不同患兒中治療效果不一,影響了臨床療效。
我院在言語-認知功能訓練基礎上聯合聽覺統合訓練,該方法認為言語發育遲緩兒童在感受自然環境聲音的同時會對某些聲音頻段過度敏感,造成了行為與認知方面障礙,因此聽覺統合訓練儀系統可以通過有目的性過濾并減低敏感頻率音量,讓正常頻率訓練得以強化,使患兒大腦對各種頻率聲音感應更均衡,改善患兒社會交流行為障礙,該方法主要通過讓患兒聆聽經過調節后音樂矯正對聲音處理失衡的聽覺系統,讓患者腦部活動得到刺激,使交往、言語、情緒失衡以及行為紊亂等狀況均得到改善 。
Copyright 201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濟寧市深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魯備案191598號